【南方日报】华师学子对话“自带茶香”的传承人,她的8年献给了陆河擂茶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行知书院暑期“三下乡”茶耘智绘实践团深入汕尾,采访了一位“自带茶香”的神秘嘉宾。她兼顾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也肩负非遗传承人的重担,时而在孩童前细心指导,时而在擂钵前奋力舂捣。她怀揣热爱,步履不停,用自己的方式描绘擂茶文化的未来蓝图。她就是陆河擂茶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彭依芝。


1752653695849304.jpg


初心不改:返乡守护“擂茶香”


“擂茶承载着外出游子对家乡的热爱。”一次茶博会之行,让彭依芝意外发现擂茶很受外地人欢迎,她开始思索擂茶今后的发展之路。2017年毕业,彭依芝的心底有了答案:返回家乡,以非遗传承人的身份续写擂茶故事。


1752653724781433.jpg


传承的路上,彭依芝左手拿擂棍,右手执教棍,山水一程又一程,她只顾埋头向前。陆河擂茶技艺制作过程费时费力,在“破壁机”的代替下,很多孩子缺乏搭配食材、制作擂茶的能力和耐心,而这也成为传播擂茶文化路上最大的障碍。

“这更需要我们有加倍的耐心去宣传,毫无保留地去传授。”彭依芝报以淡然处之的态度,始终坚定地向前走。

谈及擂茶文化发展的现状,彭依芝罗列着过往的成就,对未来的擂茶文化传承充满期望。

2012年,“陆河擂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地政府和文化馆积极响应号召,在近几年开展的大型赛事和节庆活动中增设了擂茶相关的体验板块,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与。


1752653743531280.jpg


在2025年春节的一次擂茶体验活动中,8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伦敦奥运会及里约奥运会男子800米项目双料冠军大卫·鲁迪沙作为特邀嘉宾,全程体验了擂茶制作过程,他对擂茶赞不绝口,进一步提升了陆河擂茶的知名度。


文化基因:有陆河人就有擂茶


在广州、深圳等地区,有陆河人聚居的地方就有人开设擂茶店。外出求学的学生们在有同乡聚会的时候就会有手工擂茶活动。陆河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也在为家乡文化的传承而自豪,力所能及地为文化的延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1752653785201690.jpg


作为擂茶文化传承人,彭依芝肩上背着更重的担子,也承载着更多人的期许。对于选拔新一代传承人的标准,彭依芝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虚心学习,创新创造,有责任感,心怀热爱,肯吃苦缺一不可。”

陆河擂茶,是陆河客家人在迁徙途中形成的特有的饮食智慧,是当地人的日常饮食和待客之道,也是外出游子们心中的家乡味道。在快节奏发展的当下,传承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慢”下来,去深入了解陆河擂茶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去参透所含食材的药膳原理,同时也去了解其他地区的擂茶饮食文化特点,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1752653808612640.jpg


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目前广受欢迎的山浦田擂茶产品历经几年研发出来,让原本需要繁琐工艺和复杂食材才能吃到的擂茶变得方便快捷,传承人在关注擂茶本身质量和加工程序创新的基础上,也要学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升级工艺与包装,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擂茶。

“非遗陪你过暑假”等各类非遗进校园活动,也让陆河擂茶有更多的曝光,让这一古老文化在一代代人的接续中持续焕发生机。


破局创新:电商赋能经济发展


2018年直播带货热潮涌起,陆河县积极响应,自此踏上了电商发展的新征程。像“山浦田”这些优质的擂茶技艺本土品牌破土而出,电商的强势入驻促进了当地的文旅融合,促进当地的经济就业。

助农直播期间,陆河县挖掘出了与“山浦田”的擂茶产品同样风头正劲的农产品“销冠”——青梅,其酸甜多汁的口味收获了无数消费者的青睐。二者每月的销售总额达到20万元以上,实现了正增长。


1752653833446350.jpg


陆河擂茶文化的传承并非一蹴而就,代代传承人手持擂棍,在一次次传递交接中将擂茶之香扩散至全国各地。

八年坚守,初出茅庐的青涩转变成宣讲传播时的游刃有余,岁月拂过彭依芝的脸庞,不变的是她“自带擂茶香”的笑容。她期待着能够有一天,她手中的擂棍被另一双手接过,为擂茶赋予新生力量的蓬勃朝气,让陆河擂茶香飘万里。


媒体报道:

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07/15/c11511202.html?from=weChatMessage&colID=74&appversion=12610&firstColID=74&enterColumnId=74&date=ZGY1ODIyYTAtMzUwNC00MzBlLThmZGQtNGZiZWI3OWY1ZGM0&laye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