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广东大学生镜头里的乡村,都有什么“宝藏”故事?

由中山大学学生拍摄的茂名高州木偶戏、出自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学生的韶关始兴五色米宣传片、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生记录的排瑶非遗故事……622日,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短视频创作竞赛总结交流会在广东财经大学举行,展示了青年创作者们在乡村一线,结合纪实和创意表达,用镜头捕捉和挖掘百千万工程建设的鲜活瞬间。

自启动以来,该竞赛吸引了145高校超5000大学生参与,收到近600作品,评出一、二、三等奖共168。其中,多个视频的全平台播放量突10,让乡村故事通过屏幕走进大众视野。

本次竞赛由团省委、省学联主办,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三场专项赛之一。其余两场是文创+”竞赛(点击查看>>)和人工智能+”竞赛(点击查看>>),已于此前举办。三场专项赛形成成果展示矩阵,集中呈现了该行动三年来在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和实践育人方面的亮眼成效。

这一次,在广东青年大学生的镜头里,都有什么故事?

在茂名信宜,华南师范大学青烨忻语实践团留意到,当地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还有备具特色的牙雕艺术馆、拥有千年历史的窦州古城,以及藏在街头巷尾的浓郁的烟火气。

我们发现当地文旅产业潜力大,可以用镜头记录、以视频展现,把这里的文化推广出去。该实践团负责人介绍,团队深入大街小巷,以游客视角,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信宜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美食文化,创作了三部优质宣传片,收获超10万播放量。

1752480997712188.jpg


镜头语言活灵活现,不仅让乡村文化起来,也让乡村文化穿越时空,走进大众视野。

广东财经大学的学生们则组成影南粤实践团,组织带领50余名外国留学生,深入50多个县镇村,拍摄了超100部视听作品。

在饶平柘林镇的渔港、东源下屯村的稻田里,留学生们用生涩却充满热情的中文,在镜头前讲述岭南乡村故事。这些作品通过多个海外平台传播至157个国家,总播放量破亿,成为海外观众理解中国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青年大学生不仅是故事的记录者,更是改变乡村的推动者。在广东各个县镇村一线,学生们用创新思维和技术手段,实实在在地为乡村注入发展新动力。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行者队来到清远英德市大湾镇,用无人机、全景扫描仪等,为金山祖庙构建古建三维模型,模拟修复原本坍塌的殿角,为其修缮提供参考。

有点类似给古建筑做‘CT检查,需要用激光束逐寸地扫描坍塌的殿角,这需要很细致的功夫。团队成员在展示三维模型时说,这些点云数据形成的数字档案,让古建修缮从依赖老师傅的经验转向科学数据支撑,以技术手段为文化传承找到新的方式。

1752481035814208.jpg


在英德茶园,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青锋茶行突击队则将农学知识与非遗炒茶技艺融入短视频创作当中。他们用延时摄影记录晨雾中的茶田,也用微距镜头贴着竹匾,捕捉茶汁渗出的油亮光泽,同时将采茶的杀青声、揉捻声剪进视频中,为观众创造隔着屏幕闻茶香之感。

如今,青锋茶行突击队的直播间里,英红九号茶汤的线上订单实现了大幅增长,当地的采茶研学游也热门起来,形成了镜头宣传-电商转化-产业升级的助农闭环。

这些青年团队带来的不仅是新想法,更是激活地方发展的青春动能。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留学生跨文化传播到古建数字化保护,从文旅内容创作到农产品电商赋能,这些短视频作品已超越传播载体的属性,成为连接城乡资源、推动产业落地的实际生产力。


媒体链接:

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06/22/c11427008.html?colID=0&firstColID=3829&appversion=12500&from=weChatMessage&enterColumnId=&date=&layer=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