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专区

不忘来时路,致敬护林人 ——地理科学学院湛江红树林生态考察队开展直播连线活动

2021-08-16 17:00:47 来源: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 点击: 收藏本文

8月10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湛江红树林生态考察队在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为保护区)的协助下,通过线上会议、网络直播的形式,举办了“不忘来时路,致敬护林人”湛江红树林生态考察队直播连线活动。本次活动由湛江红树林生态考察队策划并举办,由队长赵如雨主持,对话保护区高级工程师刘一鸣先生与保护区高桥管理站站长林广旋先生,学习保护区前辈们的坚守精神,听取青年如何投身乡村振兴实践、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相关指导。

 

图片1.png

(直播连线主题:“不忘来时路,致敬护林人”)


本次直播连线,考察队就保护区工作的内容、持续在保护区工作的原因以及初心与使命等三个方面向保护区的两位工作人员提问。在对话中,林站长告诉同学们:对于保护区的工作者们,最首要的便是落实保护工作。而落实保护工作,对相关条例的执行和合理的分工不可或缺。在保护区中,工作人员构建了区、站、点、护林员逐层下分的管理机制,保障每一处红树林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护。同时,由于保护区周边居住着3-4万人,如何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握好环保与发展的平衡,是保护区建设过程中避不开的问题。保护区所采取的方法,是将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与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向村民们宣传红树林保护的相关知识的同时,保护区会聘请部分村民担任“巡林员”,参与到红树林的保护中。这种“共管”的措施,有效调动了村民学习红树林相关知识、投身保护红树林的积极性。同时为了得到群众对于保护区工作广泛的支持,保护区也参与到周边村落的道路、公共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中,通过协助乡村振兴,拉近保护区与当地人民的距离。

在落实保护工作之余,科研宣教也是保护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科研方面,保护区积极与中国林科院、广东省林业调宣规划院、华南植物园等知名科研机构以及全国高校开展科研合作,促进我国红树林研究。在宣教方面,仅保护区下辖的高桥站一处,一年内接待的调研、科普团体及个人便达到了3-5万人次,保护区成立至今共接待不少于130万人。

随后,保护区高级工程师刘一鸣先生向观众介绍了他在保护区周边村落参与扶贫的经历。为了响应国家全面脱贫的号召,其从2016年就开始投身保护区周边的草洋村扶贫工作。在保护区的资助下,周边村落发展光伏发电,通过使用新能源,有效降低污染;推广农用器械,解放农村生产力;发挥当地优势,推广牧草种植;提高当地基础教育,资助建设小学图书馆……除了资金支持外,保护区充分发挥其与院校间的联络渠道,邀请专家指导当地劳动人口开展科学水产养殖,规划周边地区就业转移。对于无劳动能力户,则提供一定资助,多管齐下,力图落实防返贫、真脱贫,走出一条属于保护区周边地区所特有的扶贫之路。

当问及为何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们能够如此坚定的投身红树林的保护工作,林站长笑言:“保护区内蓝天碧海,沙鸥翔集,在优美的环境下工作,当然能够持续的保持高涨的热情。”随即他正色言道,真正支持他坚持下来的是保护好红树林,让后世的子子孙孙都能看到红树林这个信念。林站长作为一名02年入党的老党员,他表示,成为护林员的初心便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他的眼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保护绿水青山就是在创造财富。保护红树林,是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片2.png

(嘉宾分享护林和扶贫故事)

 

接下来,谈及保护区的特色做法,林站长的发言让观众们了解到,正是湛江市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进行了全国第一笔碳汇交易,响应了国家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相关号召。而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整体红树林规模呈增长态势,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提出的“一亩修复的红树林可换取零点四亩建设用地”方案,创造性的将社会资源引入环保领域,值得其它保护区所属地方政府借鉴学习。林站长表示,红树林的修复作为湛江市的重点工作,其对于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红树林作为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也必将在我国碳平衡建设上起到一定的贡献。在连线的最后林站长热切呼吁年轻人积极投身保护区建设,为更好的明天献出年轻的力量。

 

图片3.png

(嘉宾分享护林背后所遇到的困难)

 

本次直播连线是湛江红树林生态考察队与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举办的一场深入交流活动,在老一辈护林人身上体现出的许多精神品质与态度,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撰稿人:何畅

初审:赵如雨

复审:郭程轩

终审:何雪梅

供稿单位: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委员会

2021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