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7月27日,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火把流动”队伍开展了以广州市番禺区火把社区为调研支教地点,以“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为调研主题,并同步开展云支教活动。
支教活动正式开始之前,队伍各组别已相继完成了队伍的筹备工作。外联内勤组准备了活动物资并联系当地社工分配;支教组完成了课程备案,并充分联系线上助教和讲课伙伴做好课程讲解;宣传组制作了队徽和课程介绍推送;调研组制定了调研主题和线上调研方法。火把已然点燃,正在等待队员们的接力和传递。
文体两开花:心理课程与第二课堂的碰撞
7月19日,拉开了支教的序幕。在开营仪式中,各位老师齐齐亮相,和孩子们实现了初接触,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针对调研组所分析的流动儿童的特点,开展了“我”课程,目的正是让孩子们客观认识自己。孩子们用多样的方式画出自己的自画像,或是用稚嫩的笔触描述自己的特点,他们对自己都有不同的认识,支教组也对此给出了从细微的地方学习他人的长处,成为自己收获快乐的建议。活动开展的第一天,支教组以最契合的方式与主题融入了孩子们。
事先了解孩子们的烦恼,支教组决定设置快乐之旅的系列课程,帮助孩子们排解情绪、找寻快乐。提前准备好课程所用的游戏书和游戏小奖品,课堂上支教组的老师们以冒险地图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参与一个又一个游戏,讲述分享快乐、换位思考的道理,并传递“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助人精神,告诉孩子们获得快乐的方法很简单——排解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沉浸于自己的情绪,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份小美好。
(为孩子们在配合老师的线上教学)
心理课无疑是孩子们热情的引发弹。在吐槽大会上,他们带着生动的表情吐槽生活中的小趣事,一起悦纳和接受生活的不如意,并通过心理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各自的思考;在绘画课上,孩子们以“我的家庭树”为主题,欣喜地标注自己的家庭成员,观照家庭和个人的关系,回忆与家人相处的温馨时光;在老师的引导下,怀抱着对宇宙的向往与好奇,进行了一段短暂的中国航天探索之旅,在航天事业的建设中接受航天精神的涵养,从价值观上厚植自我。
(为孩子们跟社工一起完成线上课堂的小任务)
老师们也不忘为孩子们带来全新的技能培养——面对困难,收集勇气弹。冒险的旅途中也会出现面目狰狞的怪兽,孩子们也许会因此灰心气馁,甚至停止前进。支教组的老师们用大象的故事带领大家走进了对于勇气的思考,同时用小海鸟的视频启发勇气弹的组成部分——优势、帮手和目标。找到了勇气弹的组成部分,还要明白如何收集勇气弹。回顾过去所面临的的困难和挑战,思索勇气力量的来源,将想象中的勇气画于纸上,这些小方法简单却适用于孩子们,他们纷纷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勇气保护神”,他们的欢声笑语中都凝聚了勇敢无畏的力量。
除了常规的心理课程,我们也准备了调动身体的奇妙之旅。支教组精心准备了手语操教学,孩子们既好奇又激动,紧随着音乐摇晃手臂,飞舞手指。针对调研组对于流动儿童有关爱国价值观方面的数据调查,支教组还准备了一支舞蹈——《名字叫中国》。对于今天特别的课程,孩子们表现出了超出寻常的热情和耐心,当地社工也细致地给予孩子们动作指导和纠正,舞蹈课的气氛也如其他课程一般活跃,孩子们会因为自己取得的进步而自豪,也会因为自己失误的动作而发笑。在这一天的课堂上,每个小朋友都是优秀的舞者。
(为孩子们跟着视频,和社工一起学习舞蹈)
最后一课上,无论是队员,还是孩子们,都或多或少染上了离别的伤感。支教组老师们为孩子们播放了宣传组精心策划的结营视频,既是对活动的回顾也是对活动成果的展示。一帧帧画面闪过,或是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或是与支教组老师的互动,或是纸上的一幅幅缤纷的画面……视频的时间有限,但大家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远非时间可量。
(为孩子们的合照)
此次的支教活动已经落幕,队伍中的各组别、各成员都全力以赴,完成自己的职责,努力为我们的支教活动发光发热,也为火把社区的流动儿童们尽可能地带来一些不同。都在付出,也相信都在活动中得到了收获。火把流动队,传递希望的火把,努力点燃流动儿童的向往与期许。今年已经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还望明年,火把依旧在燃烧,在传递。
撰稿:李静 陈敏怡
摄影:王家瑜
初审:陈敏怡
复审:刘学兰
终审:田良苏
来稿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火把流动”服务队
日期:2021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