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助力 建设湾区
2020年7月28日是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青红云实践服务队响应号召与独醒中学开展暑期线上实践活动的第二天,同学们在钉钉课堂开启了创新之旅。老师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让粤港澳三地往来更加便利的港珠澳大桥为例,讲述了科技、创新、物理之间地密切配合。有趣的与物理有关的科技进行展示,向学生解读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支撑材料,开展以科“创”湾区为主题的科学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其科技素养,自行规划创造未来的科技创新大湾区,紧跟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了解国家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政策。
图1为蚁乐骐老师正在授课
课堂伊始,小蚁老师以港珠澳大桥路线为什么是“S”型为例子展开课程,向同学们抛出问题,和同学们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同学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小蚁老师通过实例直观的讲述了原因,虽为“云”实践,但同学们依然积极回答老师问题,课堂十分有趣。
图2为老师向同学讲述大桥路线是“S”型的原因
接下来,小蚁老师通过一张简易的示意图,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港珠澳大桥的路线经过了伶仃洋中最繁忙的主航道,如果要建造桥梁,一定是建造跨径很大,净空很多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是此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航空领域的建筑高度使得桥梁无法实现大跨径和建设高塔结构物。这个巨大的难题让工程师们决定通过建造海底隧道的方式来解决。工程师们运用科技创新思维转变了建造方式,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这也告诉了同学们遇到了困难,要多转动小脑筋,运用创新思维,改变思维方式,就有可能解决难题!
图3为老师通过示意图向同学们讲述建造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
最后小蚁老师通过这样一个简易版的演示,同学们让可以清晰的了解到钢圆筒筑岛的方法,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桥梁不能高也不能低,为了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海底隧道连接的方式来实现。工程师们运用岛、隧、桥这种科技创新的方法。两个人工岛在整个工程中,起到承接的关键作用。在课上讲述人工岛的建造过程时,每一个步骤都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说明,但是实际建造的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可能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工程师们不断创新、建筑工人们努力工作才创造了不到一年就造岛成功的奇迹。不仅为工程建设节约了时间,还有效的保护了海洋环境。在港珠澳大桥完工后,中华白海豚的数量增加了许多。
图4为老师简易版钢圆筒筑岛的演示图介绍钢圆筒筑岛法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的上大有作为。”本节课程着重讲了有关科技和创新思维拓展的内容,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物理课程及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技和创新思维,让同学们不走“寻常路”。同学们在课上积极回答老师问题,和老师展开讨论,调动了同学们开展科技和创新活动,拓展思维的积极性,丰富了同学们的见闻。科技是是国家发展的源泉,创新是国家实力的基石,国家的繁荣稳定和强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从初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有助于学生设立自己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设计。创新是人类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将科技和教育与创新结合将有助于学生发展,更加有益于国家的繁荣发展。
撰稿人:孟欣雨
来稿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赴恩平市独醒中学“云”实践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