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村落古屋,寻求保护良法

2020-08-16 19:53:12 来源: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 点击: 收藏本文

2020年8月6日,华南师范大学湛江红树林生态考察队队员吴佳颖和当地亲友一同前往雷州市邦塘村,就邦塘村古民居建筑保护现状的有关问题进行实地调研。

上午九点,队伍到达邦塘村。考察队员首先与提前联系好的华师地科03届毕业学生李蕊会合,并一同前往邦塘村南村,在她的帮助下开展实地调研活动。邦塘村曾被评为中国十大古村落,全村有一百余座古宅,祠堂十多座,堪称古民居博物馆,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邦塘村分为南北两个自然村,而古民居主要位于南村。在毕业学生李蕊的带领下,考察队进入南村,首先考察了李光祖家族祖宅。

李光祖家宅为该村最大的一座古民居,其内共有72间房间,由四条巷道将家宅连成一个整体。队员们漫步于家宅中,其房瓦多数已经倒坍,庭院里面草木丛生,人难以进入到家宅更深入的区域,周围景象皆是时间的印记,不过队员们也不难想象在鼎盛时期其宏伟模样。纵使现在的民居十分破败,邦塘村古民居特有的建筑布局与建筑形制,建筑辉煌之时的威仪与浑厚仍可从残存的精美雕刻和讲究用料中感受出来。 

除李光祖家宅外,考察队还考察了其他比较典型的古建筑,在笔记上留下更多记录,以便于之后的调查和研究。完成古建筑的考察之后。队伍前往位于邦塘村北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并受到了邦塘村副书记李国豪热情接待。李书记为队员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官方资料,包括有当地多方面的相关数据等等,而这些资料对本次调研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队员向李书记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随后,李书记引导队员前去采访今年已有八十多岁高龄的李爷爷。曾担任过文化站相关职务的李爷爷,如今仍然一直致力于宣传邦塘村古民居,对本地古建筑的发展史和政策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李爷爷虽然退休多年,但是当他与几位队员谈起古建筑,还能够娓娓道来:从唐朝开始的时代更迭到邦塘村古建筑特色的百鸟图、照壁,再到现在村民们对古建筑的态度和主流想法,李爷爷都有独到见解,有问必答,如数家珍。李爷爷的话语虽然较为朴素,但考察队员听了,依然可以被引发更多的思考。李爷爷说道:“每个人都应该来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先人是如何在一片物质缺乏的蛮荒之地逐渐建立起来此等令人骄傲的文明,我们后辈绝对不可以忽视,古建筑再不修缮保护就来不及了。”

最后,队员们行走邦塘村全域,在邦塘村南北两村内开展调查活动。他们随机访谈了当地一些居民,并了解到居民们比较真实的想法。队员们得知南村的古民居早已人去楼空,北村古建筑几乎已被改造或完全推翻重新造了现代民居,此描述与队伍在路途中所见一致。村民们对古建筑景观认同感很高,然而由于利益矛盾等等原因,本应该早早落实的保护古建筑的工作一拖再拖,村民们的访谈回答中也常有表示惋惜的话语。

队伍经过一天的考察和访谈,获得了许多十分具有意义的调研资料。在面向村民们的访谈结束后,队员也提出了不少疑问:未来古建筑保护将该如何顺利地走下去呢?既能改善村民生活又能保护古建筑的良好方法究竟是什么呢?古建筑保护对于年轻一代、乃至于该地区的更后一代的人都意义重大,而且当下保护相当不足的情况表明,其任务之艰巨、道路之漫长。队员吴佳颖表示,期望以此次调研为起点,走好保护古建筑、保护民族历史的研究实践之路,同时通过这次活动激发大家的保护热情,还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观、主动保护、对外宣传。她对此次调研抱有信心,认为即使它的调研规模比较小,也仍具有比较深远的意义,能够帮助队伍以及其他团体、学生从科学的研究角度找到更多平衡邦塘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方法,未来使更多人可以看到在现代村落中隐没的古建筑身上独特的民居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


图一:与师姐一同考察古建筑_wps图片.jpg

(与师姐一同考察古建筑)


图二:前往邦塘村党群服务中心.jpg

(前往邦塘村党群服务中心)


图三:访谈前文化站退休李爷爷.jpg

(访谈前文化站退休李爷爷)


图四:采访少数居住在南村的老爷爷_wps图片.jpg

(采访少数居住在南村的老爷爷)


撰稿人:吴紫珵

初审: 莫伦柬

复审:指导老师郭程轩、李鹏、陈霞

终审:何雪梅

供稿单位: 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委员会

2020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