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垃圾分类细则多,一二三四跟我投 ——地理科学学院澄曦服务队顺利开展“小垃寻屋记”直播课

2019-07-20 16:24:57 来源: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 点击: 收藏本文

7月19日,围绕“两会精神作引领,绿色环保落行动”的支教主题,为培养孩子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及能力,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澄曦服务队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示范课程和优秀活动案例的试点队伍,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慧文外来工子弟学校开展了垃圾分类主题直播课——小垃寻屋记。届时,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的老师们亲自前来录制直播视频。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我国各大城市面临的迫切问题之一。

本节课程以帮助“小垃”寻找归宿为故事线索,展开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该形式生动有趣、寓教于乐,极具故事性与吸引力,在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的同时,也引发孩子们对人类行为的思考。在课堂互动环节,孩子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老师的现场指导,将数十张“小垃”的照片依次放入四色“家”里,并派代表上台展示“送小垃回家”的情况。老师现场指出各组情况的不足,并总结垃圾分类指南,包括垃圾分类方法及注意事项。其中,垃圾的常见分类方法为:蓝色代表可回收物、红色代表有害垃圾、绿色代表湿垃圾(厨余垃圾)、黄色代表干垃圾(其他垃圾)。

在此过程中,各小组就有争议的分类讨论热烈,积极回答问题并在听课记录本上记下重点内容。最后,老师朗读小垃的感谢信并与孩子们立下一个约定——在夏令营期间,将在教室中产生的废弃物分类投放,相互督促,学以致用。课后,孩子们向老师询问一些课堂上未涉及的垃圾分类问题,体现出其学习的积极性。

据反映,此次直播课的场外观众对课程质量、课堂氛围表示了一定的肯定与认可。课堂以直播模式呈现,不仅提供给学生家长、学校老师体验课堂氛围的平台,也扩大了公益课程的受众,使更多人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及意义。

垃圾分类,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将垃圾分类知识渗透在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是这堂“垃圾分类”课程的目的所在。与此同时,此次课程以网络直播为渠道,澄曦服务队希望引发更多社会人士对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为流动儿童带来更大的帮助可能性。

 

撰稿人:杨诗意

初审:队伍负责人伍淑婷

复审:指导老师吴祖兴

终审: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祖兴

供稿单位: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委员会

2019年7月19日

 

01 自制“四色”分类垃圾箱.jpg

图一 自制“四色”分类垃圾桶

02 孩子们的垃圾分类展示成果.jpg

图二 孩子们的垃圾分类展示成果

03 孩子们的课堂笔记.jpg

图三 孩子们的课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