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5日,生命科学学院赴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福和中学服务队调研组前往增城区文化馆和夏街村,采访了榄雕手艺传承人吴俊凯先生和周汉军先生,采访期间氛围融洽,队伍成员收获颇丰。
调研组成员的实地调研计划分为参观榄雕展览和采访增城榄雕手工艺者两部分。15日早上八点三十分,服务队调研组成员于福和中学校门前集合,共同乘车前往增城区文化馆。在文化馆内,队员们不仅亲眼欣赏了精美的榄雕作品,还了解到了一批致力于榄雕工艺的榄人。文化馆内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榄雕不仅蕴藏着多姿多彩的世界,还凝聚着一代代榄人的技艺和心血。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榄雕技艺和发展传承现状,调研组随后采访了在榄雕工作室工作的吴俊凯先生和在榄人榄园工作的周汉军先生。吴俊凯先生的榄雕技艺源自家族三代的传承,吴俊凯先生表示自己对榄雕的创作灵感既来源于文学作品,也来源于现实生活。他对榄雕未来的发展有独到的想法:在技艺方面,他表示“传统技艺只能用传统的刀,而不能用电动工具。虽然现在科技发展了,但我认为只有用手动的硬核的工具,才算是传统工艺品,用了现代技术,就只能算是手工艺品了。”而在作品方面,他表示“我们榄人要比古人有所提升,有所创新,要走出自己的路。”
与吴俊凯先生相似,周汉军先生从小就对工艺美术感兴趣,但周汉军先生却是家族中唯一一位致力于榄雕制作的人,他以自身为例子,强调了“天赋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个人的兴趣与钻研加上平时的积累而得来的。”在个人创作方面,周汉军先生根据现代审美的改变和发展,致力于使榄雕突破传统,融入更多现代的东西,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在榄雕的文化内涵方面,他表示“想要用榄雕来展示增城的历史文化与特色风貌,比如增城挂绿、何仙姑的故事;也想借助榄雕带动增城的旅游文化发展。因为榄雕不只是一个工艺品,我们可以把它做成文创产品,赋予它文化内涵。”在榄雕的传承方面,周汉军先生也有自己的理想,作为榄雕技艺的顶尖人物,他始终致力于开拓榄雕市场,始终在研究如何拓宽榄雕的受众范围。因为只有让手艺人可依靠榄雕维持生计,才会有人学习和传承,这才能最终解决榄雕的传承问题。
针对政府对榄雕的推广和宣传措施,吴俊凯先生和周汉军先生均表示赞扬,吴俊凯先生表示“能感觉到政府的推广力度很足,光是榄雕宣传册就出了很多。”周汉军先生表示“政府很支持榄雕,近几年政府会花费资金让各种媒体帮助宣传,而且政府每年都会在我这里订购一批榄雕与外地政府进行文化交流。”
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吴俊凯先生和周汉军先生这些榄人孜孜不倦的努力与传承下,定会有越来越多人投身于榄雕行业,让榄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昌盛地传承下去。
(采访吴俊凯先生)
(吴俊凯先生与调研组合影)
(采访周汉军先生)
(周汉军先生与调研组合影)
撰稿人:简钰梅
初审人:徐海彤
终审人:蔡臻臻
来稿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赴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福和中学服务队
2019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