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寻非遗高村山歌,觅文化传承之魂 ——华师化环赴云浮市云安区高村中学服务队山歌文化调研活动

2019-07-15 01:29:59 来源: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 点击: 收藏本文

寻非遗高村山歌,觅文化传承之魂

——华师化环赴云浮市云安区高村中学服务队山歌文化调研活动

云浮高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孕育了特色的民间艺术,滋养了深厚的传统文化。高村之名取自高村特色山歌文化而得名,其原名为歌村,后改为高村。高村山歌是云浮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创作以日常生活、时事实际等为基础,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将物比情等,取材于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各个领域的素材,表达出各种情感。

本次调研选址在“高村镇党员文化中心”,在镇委镇政府及文化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由文化站卢站长带领,我队调研组的同学顺利地采访到高村山歌的传承人黄泽平老先生以及擅长创作以及吟唱山歌的黄德周老先生,深入寻觅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村山歌文化,倾听高村山歌的历史。

调研组的同学们一早满怀热情出发,来到了高村镇党员文化活动中心,在这里同学们见到了高村山歌传承人黄泽平老先生。黄泽平老先生现已是耄耋之年,但也许是有山歌音律常伴,仍然精神矍铄。

image.png

高村“山歌王”黄泽平老先生

同学们向老先生请教了许多与高村山歌文化相关的问题,老先生十分耐心且富有激情地回答着我们提出的问题。从对话中我们了解到老先生对高村山歌有着深深的情怀,高村山歌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先生给我们介绍了山歌的许多好处,比如能够让人开怀、更好表达情感等等,尤其在谈到国家与党时,老先生更是慷慨激昂地唱了一首山歌——《共产党的伟大成就》,他还强调,高村山歌是与实际接轨的,用唱的方式也是能很好地宣传、赞扬国家新政的!但是,黄老先生表达了对高村山歌文化传承的担忧,并就如何更好地将高村山歌传承并发展下去提出了中肯建议。

image.png

高村“山歌王”黄泽平、文化站卢嘉尧站长以及调研组同学

 

这场访谈在拍照留念及握手告别的愉快氛围中结束,调研组同学们完成了早上的调研任务,稍作整顿后将在下午开启另一程调研访谈之旅。

image.png

高村“山歌王”黄泽平、文化站卢嘉尧站长以及调研组同学

 

下午,我们跟随卢站长来到了黄德周老先生的住处,老先生在这里存放了多种作品,书法、画作和词作均可寻得。老先生虽然已经83岁了,但依然有着高涨的创作热情,他向我们展示了他的词作,介绍其内容及创作灵感,如数家珍。

image.png

黄德周老先生向调研组同学讲解他创作的山歌

 

在介绍到《高村山歌颂党恩》的时候,老先生心情激昂,为我们详细解释了这首歌的内涵,他以党的利民措施为灵感作了这首歌,并且饱含感情地为我们演唱了一番。从中,我们深深感悟到老先生一心做山歌,声音传真情。最后,以雨声为背景音,我们结束了对老先生的访谈。

image.png

黄德周老先生唱《高村山歌颂党恩》

一阵疾风骤雨过后,雨渐渐变小,天空明亮起来。我们开始返校,在途中,眺望远处此起彼伏的山,回想今天的访谈,不由感慨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寻觅非遗高村山歌的文化精髓,透彻感悟山歌历史风采。

云浮高村山歌是中国山歌文化的精粹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高村山歌经受住时间与风雨的洗礼,流传至今,成为当地精神文化中的一笔财富。在此次调研中,我们感受到当地文化站对高村山歌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老先生们对山歌历史的熟悉,但其保护与传承还是面临着许多的挑战。相信随着一辈又一辈的传承,一代又一代的发扬,高村山歌,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将再次呈现奕奕光彩。

 

通讯员:何金萍、王芳芳、林昕元、林卓祈

通讯单位:化学与环境学院赴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学服务队

二〇一九年七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