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品潮汕文化之美,道潮汕传承故事 ——地理科学学院承阳服务队开设潮汕文化特色课程

2018-08-03 17:00:39 来源: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 点击: 收藏本文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阳服务队为汕头市岐山第二中学的同学们开设了一系列潮汕文化特色课程与活动。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结合队伍调研内容和有潮汕当地队员文化基础这一优势,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主动了解、自信展示潮汕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于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促进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潮语古韵,观历史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潮汕方言博大精深,古朴典雅,音韵优美,词汇丰富。它保留了大量的古音古词,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古汉语活化石”。服务队专门开设了一堂名为《潮语古韵》的乡土文化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潮汕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图一 《潮语古韵》课堂进行中.jpg

(图一 《潮语古韵》课堂进行中)


队员通过一段潮语版《再别康桥》音频,引出了《潮语古韵》一课。潮汕话对于潮汕本地的学生们来说虽是天天讲、时时用,但大多学生们表示,深究潮汕话的起源,这还是第一次:“‘分粉训忽云混份佛’,没想到看起来如此接地气的潮汕话,也有它自己的语音体系和语言字典啊!”学生们对此纷纷感到新奇有趣,非本地学生也愿意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一同体味潮汕语言之美。地方化与本土化是本课程最大的特色。

潮汕建筑,叙发展

队员从潮汕传统建筑出发,结合队伍调研相关内容,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课程——《小公园的成长故事》。“州南数十里,有海无地”,汕头是在一个大海湾上发展而成、随着海上贸易发展的城市。而位于老城区中心的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正是繁荣历史的见证。但小公园片区也曾一度陷入萧条时期,近几年来,在政府的重视下,这些旧建筑又得以修复或重建。队员模拟小公园街区独特的放射状格局,将课桌摆放成对应的五条道路形状,让同学们对这个小公园街区的格局有了更切身的体会。队员还对小公园片区的小公园亭、百货大楼、骑楼建筑、老妈宫、大观园戏剧院这几个建筑物背后的故事进行一一讲解。在队员的引导下,学生们对汕头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发表了对小公园修复重建意义的见解,增强了对潮汕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也促进了学生对汕头传统建筑发展的探讨与思考。


图二 《小公园的成长故事》课堂中队员与学生互动.jpg

(图二 《小公园的成长故事》课堂中队员与学生互动)


潮汕之美,我来说

《潮汕之美,我来说》课程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以七至八人为一组,每个小组准备10分钟左右的展示,展示主题为“我身边的潮汕文化”。向台下的队员们介绍和展示他们们眼中的潮汕文化。

在展示课堂开始前四天,队员带领各小组抽签分别选定了“美食”、“风俗节日”、“语言”、“名人”、“建筑”五大展示主题,并分配了相应的队员作为“指导老师”。在这四天里,学生们积极地组织展示内容,构想展示形式,主动联系“指导老师”。“姐姐,你觉得潮汕饮食文化我这样讲可以吗?”课间时的走廊里,总能发现学生对展示反复进行排练,并不时找“指导老师”询问意见的身影,学生们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讲好潮汕文化故事。

展示课堂当天,学生们通过朗诵诗歌、编排小话剧、现场制作美食、语言教学等形式对他们眼中的潮汕文化进行演绎。同学们口中的丰富而美味的美食、悠久盛大的风俗节日、源远流长的语言、名人壮举和精湛的建筑等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都让台下的队员和同学们如痴如醉。


图三 《潮汕之美,我来说》课堂展示.jpg

(图三 《潮汕之美,我来说》课堂展示)


品潮汕文化之美,道潮汕传承故事。学生们在一系列潮汕文化课程中进一步感受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做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创新者。


撰稿人:伍杏柔、罗丹
审稿人:吴祖兴
来稿单位: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委员会

2018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