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赤坎印象——寻历史古迹,叹文化韵味
近日,向杨队调研组在小赤坎村进行了实地的考察调研。在当地村民的热情引路和细心讲解下,调研组对小赤坎村的历史风俗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希望将了解到的历史分享给大家。
“古朴而富有生气”——这是我对小赤坎的第一印象。这是隐于斗门市的一个小村子,村子环山而建,村内随处可见老式的房屋。在村子中央,还有几棵活了超过百年的榕树,绕其而建的休闲广场成了人们夏日乘凉唠嗑的好去处。从广场内远望,企岭山赫然映入眼帘,郁郁青青的山体蕴含着浓厚的自然气息,给这个小村落增添了许多的活力。
(图为小赤坎村的百年老树)
在村内一番游览、打探后,不觉哑然于这座小村的悠久历史。早在宋朝,这个小村子便在南下迁徙的游民的建设下初见雏形,随后,在时间的洗礼下,村子改变、发展,最终成了现在这番模样。如今,村子里仍有大量的老式建筑挺立,与村子的原住民一起,向来往的人们诉说着这个村子的历史。
(图为小赤坎村的石板街,属于珠海市斗门区不可移动文物)
夯土混合房屋
所谓夯土,便是指将泥土压实。夯土技术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广泛运用于我国古代的建筑之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结晶之一。现如今,在这个村子里,仍有66座保存完好的夯土混合式房屋,房子上的一砖一瓦,都铭刻着岁月的记忆。
(图为小赤坎村的夯土混合房屋)
青砖墙
青砖,砖块的一种,硬度与红砖块差不多,但在抗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方面性能明显优于红砖。青砖的制作比较麻烦,但用其制作的建筑有着十分优越的特性。现如今,该村仍挺立着16座较为完好的青砖墙,彰显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与匠心。
(图为小赤坎村的青砖墙)
宗祠堂
小赤坎内有三间宗祠堂,分别为有宽黄公祠、直吾公祠、育亭黄公祠。这三座公祠皆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失为参观、了解明清文化的好去处。小赤坎虽然只是偏远地区的小村落,但在明清近代期间却也出过名家,如黄耀湘、黄世荣、余鸿钧等,也可谓人才辈出了。
(图为小赤坎村的宗祠堂)
村委会探寻
向杨队调研小组为了更详细的资料,来到了小赤坎村的村委会。在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调研组小组找到了许多对村里熟悉的老人家,并对他们进行采访,正是得益于他们积极热情的介绍,调研组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图为小赤坎村委会,以及向杨队调研小组探访小赤坎村委会)
小赤坎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宋元年代。小赤坎村三面环山,是一个葵扇形状的村落,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一个开发旅游的好地方。小赤坎的历史之美,风景之美,文化之美,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队伍名片
队伍名称: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珠海小赤坎向杨支教服务队
队伍简介:向杨队,成立于2018年,是经济与管理学院一支充满新鲜血液、热情服务精神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设有支教组、调研组、后勤组以及文宣组四个组别。我们隶属经济与管理学院,但由来自经管、文院、体院、心院、外文等各个学院的22名成员组成,具有不同的专业特色。今年向杨队作为首次下乡的队伍,前往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小赤坎小学,进行为期8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小赤坎小学的学生带来美好的暑期回忆。
逆光而行,向阳而生。
撰稿:陈韵怡
摄影:陈韵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