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普进校园,深入田间务“双夏”
——记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晴天队帮扶大坪村公益行
7月18日,为了更深入了解大坪村在精准扶贫政策推出后的变化,深入基层并体验农村生活,公共管理学院暑期实践队伍晴天队在公益服务组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半天的下田务农活动,帮助当地农户收割水稻;同时校园里照常开展支教活动,为学生科普趣味知识。
早上9点,晴天队一行人来到了大坪村上的刘婷师姐家,提前放置好背包等物品,做好了下田劳作的准备。在刘婷师姐的带领下,大家前往了她家一片刚成熟的水稻地,热情的叔叔阿姨早已在田里等候。他们首先为队员们示范了收割水稻的动作,同时讲解了割穗时的注意事项。随后,叔叔阿姨为队员们分发了镰刀和手套,队员们拿到工具后就迫不及待地下田劳作。尽管热浪翻滚,队员们仍不畏辛劳,在稻田中挥舞着镰刀。每一株水稻的收割,都是队员们满满的成就;每一颗稻谷的剥离,都是辛勤劳动的果实。在劳作中,队员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队员在收割水稻)
下午,队员们经过短暂休息后,回到大坪小学继续开展支教活动。首先进行的是手语教学,在课堂上,支教组成员带领孩子继续学习《国家》手语。结束了手语教学,随后开展的是孩子们最期待的科普小课堂。两位小老师通过进行气球实验和开展纸桥承重比赛,将现场的氛围推向了高潮。首先,刘子韬同学通过在气球表面贴一层透明胶之后用牙签扎破并不会立即爆炸的现象,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科学现象,让孩子们认识到了科学的趣味。随后,李芷惠向孩子们分发纸张、剪刀等材料,引导孩子们搭出一座最坚固的纸桥,并通过书本、水瓶进行称重。孩子们通过发挥想象,搭出各式各样的纸桥,让大家了解到纸桥的结构不同,相应的承重能力也会不一样。希望孩子们通过支教组带来的科普课程能够体会到,科学的世界是无穷无尽的,未来也要去探索更多科学的奥秘。
此次下乡晴天队通过务农活动和科普小课堂将科学教育的普及渗透到支教活动之中,带领孩子们在课堂里领略科学的奥妙,同时队员们也进一步丰富了自己下乡的意义。
撰稿人:余思桦
审稿人:周 懿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晴天队
2018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