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7月18日电(通讯员 李倍潼)7月18日,华南师范大学历史青协赴汕头桃溪学校服务队第四天,据了解,队伍在准备阶段就安排了调研组将对桃溪当地的英歌舞现状进行调研。队伍始终围绕着“十里桃溪德育兴,百场英歌舞青春”的主题,从到达之日就开始着手实地调查本地的英歌民俗情况。
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英歌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潮汕人的精神文明建设、价值观树立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挤压了英歌舞生存空间,英歌舞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
调研组成员希望能发挥自身历史学的专业优势,探讨如何为英歌舞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建议,引起人们对它的传承的重视。
据了解,调研组每天都在会议室进行讨论,已经初步完善调查问卷,将于近日向学生、教师以及校外普通民众进行问卷调查。
与此同时,调研组积极进行实地调查,连续两晚,调研组全体成员出发到达莲塘村及上东浦村进行实地采访调查。在接受采访的市民中,他们大部分都表示了对于英歌舞这一民俗活动的认可。据调研组人员的采访中得知,此次英歌舞的训练活动将于农历六月十三日展出,是由莲塘村的理事会出资举办。参与训练的教练来自上东浦村,是自愿义务来训练莲塘村这支新组建的英歌舞队。在与训练的演员的交谈中,调研组发现参与训练的人员大多是20岁—35岁的年轻人,他们正值青年,能承受起英歌舞高强度的训练。村里面的年轻人其实大部分都乐于学习英歌舞这一民俗,父母也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进行学习训练。
(队员们正在进行采访)
在此次的采访活动中,调研组的队员初步了解到,限制英歌舞传承发展的原因之一,乃是资金缺乏,导致英歌舞队伍无法组建,年轻一代缺少专业的人员训练指导。可喜的是,大部分民众对这一民俗活动都是认可的,年轻的一代都乐意去学习传承,他们都有保护传承英歌舞民俗的意识,一些有英歌舞基础的民众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去义务教导别人,并希望有相关的组织能够有能力组建队伍让英歌舞传统代代相传。
从莲塘村回校后,调研组队员将继续深挖英歌舞传承中的阻碍原因,尝试为这一民俗活动的传承提供一些建议。
十里桃溪风景佳,愿激情澎湃的英歌舞活动在这美丽的地方永流传。
撰稿人:李倍潼
审稿人:沈湘杭 熊雨轩
来稿单位: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