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实习第三周阶段,历史文化学院赴广东省档案馆服务队迎来新的、也是最为艰巨的工作任务——广东省政协“三亲”史料存稿档案保护整理项目。以钟主任为核心指导统揽全局,海燕老师、怡君老师为执行指导跟进工作现场,时刻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1959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倡导下开展起来的,它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了我国整理历史遗产的新途径,开拓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新方式,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自倡导以来,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对“三亲”史料(即亲历、亲见、亲闻)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和保护。众多当事人、见证者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了回忆和记述,比较生动翔实地展现了自戊戌变法以来风云变幻的沧桑历史,丰富和匡正了已有史实,并填补了尚缺史实的空白。
项目前期为“保护”工作,即去钉、除尘、平整、定级、入袋,程序虽繁琐,队员们却始终秉承认真、严谨的态度,将之同视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体验,丝毫不敢懈怠。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不仅有幸亲自翻阅前辈们数十年前的珍贵手稿,也慢慢培养出了不急不躁、不疾不徐的心境。
期间,钟主任邀请了参与当年 “三亲”史料保护整理工作项目的高宏的老师为我们讲述过去开展此项工作的相关情况:一是六十年代史实的考证、人物核查、语言翻译等困难;二是审查稿件的专家学者以及他们的审稿方式方法。在讲解过程中,高宏的老师着重强调董必武先生“只言片语皆为宝”的箴言,强化了队员们对手稿史料的保护意识。通过高老师的此番讲解,队员们对此项目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并顺利完成了前期的“保护”工作,开始进入编号、著录的“整理”工作。
埋首故纸堆,是一番与过去对话的体验,更是两个时代奇幻的相遇。尚不知今后往哪里去,但对于历史的传承和保护,历史人唯有一腔热情,十分严谨。
撰稿人:谢锦琦 侯如晨
审稿人:周奋
来稿单位: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