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煮粥心系老人,支教关爱孩童 ——记文学院心绎队协助村

2017-07-17 00:00:00 来源: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 点击: 收藏本文

同进一堂,共煮一粥

  早起的薄雾还笼在湖面,燕子也还躲在屋檐下打盹。村庄看似还眯着惺忪的眼睛,但却可看到屋顶飘起缕缕淡白的炊烟,旧高埔村南社屋内早已忙碌起来。今早是为村里老人们煮粥的日子,队员们一早就在南社厨房里忙活了起来。

  为村里的老人煮粥是由“广州好人”肖刚老师和当地几位热心人士发起,由建立之始的举步维艰,到得道多助,煮粥得到政府以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并逐渐形成一种旧高埔的习惯,成为旧高埔村老人们每周都心心念念想着一起参加的固定活动。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但为了给老人特别是村里空巢老人们提供一个团聚的精神场所、一个精神的栖居地的初衷始终如一。而今天,心绎队员们有幸参与其中,有幸见证这相聚的时刻。

  生火、淘米、切肉……队员们配合有序,动作熟练,不一会儿,一锅肉粥就飘出了诱人的香气。浓稠的粥面上不断翻起水泡,它们慢慢变大,又倏地破裂,沸腾的米花轻而易举就吊起了所有人的味蕾。

  粥煮好了,老人们也陆续就座。一盆盆粥正氲着白气就被一一端出,老人和队员们围坐在一起,谈笑着品尝起一早的劳动成果。老人们操着一口质朴的家乡口音,眯起笑眼,和队员们讲起施粥,讲起张九龄。此时屋外的阳光已经刺眼,却丝毫不打扰屋内的一片和谐。为村里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看到他们欢欣的笑颜,看到他们欢聚一堂的喜悦,这就是心绎队最本真的愿景。

  肖钢老师甚是感慨:每周日的煮粥,大家主要喝的不是粥,粥只是一个感情的载体,主要是一种团聚,一种情怀。


还原经典,品味科学

  今天的课程,支教组将其设置为传统经典与物理科学的有机结合。课程“还原经典”以民族英雄邱少云和黄继光为例,深入剖析其英雄事迹的可信度和可行性,驳斥了现代网络世界观念歪曲的“英雄故事论”思想,坚定认同了民族英雄的贡献。课程激发了孩子们对民族英雄的敬畏之心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化课上,队员用“古今穿越”这一题材引导孩子深刻理解古诗《望月怀古》背后的情思,每个孩子还完成了《九龄画报》的制作,为课程的学习增描出自己独到的理解。科学课上,队员手把手地教授孩子们利用水瓶制作“水火箭”。水火箭“火力”十足,载起孩子们的科学梦一飞冲天。

 

演绎传统,共筑绎梦

  文体组的大话剧已全面投入排练。该话剧立足增城传统,以客家功夫帮派的斗争为视角,从几个年轻人的功夫之路展现中国功夫的传承与振兴。与此同时,心绎队的队歌队舞也陆续编排完成。队歌轻松明快;队舞活泼大气,正体现了心绎队员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与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

  也许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也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力量,但功不在小,积跬步致千里,心绎人仍在坚持。在关注公益行动,传承经典文化这条路上,心绎人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前行。



图片一 旧高埔村德高望重的老者张老师亲自为心绎队题写欢迎辞



图片二 队员与老人们共济一堂谈笑品粥


图片三 孩子们合作完成手抄报“九龄专报”


图片四 队员向孩子们演示制作“水火箭”


图片五 文体组队员正紧锣密鼓地排练大话剧


审稿人:董光柱 翁筱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