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团委:
为提供课外实践调研平台,提高我校学生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工作提供意见参考和决策依据,使我校共青团工作更好地适应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决定举办2016-2017学年度华南师范大学“青研杯”调研比赛。此项赛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二、调研主题
本次调研大赛调研报告主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向中任选一个,分别是:“‘双创’对大学生学习或工作的影响”或“新媒体时代下青少年的成长生活”。参赛者可根据所提供的选题参考方向自行选题开展调研,所选主题必须至少与上述两个方向中的一个相关,并撰写调研报告。鼓励微观选题,同时注重数据呈现方式的视觉性效果及调研方法的创新。
三、参赛方式
1.组队参赛:每组3-6人(含3人和6人),设负责人一名,设组名。为确保报告质量,参赛选手不能同时参加两支调研队伍。鼓励跨学院组队,跨学院的队伍以负责人所在学院进行比赛。
2.向学院提交申报书进行报名后,各支队伍进行为期40天的调研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经由学院初赛、校区复赛和三校区决赛后,决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最佳人气展示奖和最具创新奖。
四、比赛时间
2017年3月至2017年5月
五、比赛流程
本次活动主要分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初赛
学院初赛:各学院团委组织比赛。学院在4月10日前筛选出30%的且不多于6份的优秀报告进入校区复赛。每个学院至少有1个的名额可以推送到校区复赛。鼓励学院自行设置奖项。
(二)复赛
校区复赛:各校区邀请专业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评审,决出校区优秀作品进入三校区决赛。其中各个校区决赛名额依照校区复赛报告数目进行确定,三校区共选出不多于8篇调研报告进入决赛答辩。
(三)决赛
三校区决赛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专家评审):校团委对进入决赛的作品进行专家评审,得分前8名的队伍根据反馈意见对作品进行修改后再次提交。
第二阶段(现场答辩):得分前8名的队伍修改作品后参与现场答辩。
综合决赛现场答辩成绩,确定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最具创新奖以及最佳人气展示奖获奖名单。
六、奖项设置
本届青研杯比赛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其中,复赛评分前30%的作品为三等奖 ,复赛评分前30%-50%的作品为优秀奖。另外设置最具创新奖2名以及最佳人气展示奖1名。
其中,最具创新奖评分组成为:选题创新占40%,内容创新占60%,由专业老师确定。奖项将在复赛评分前15%的作品但未进入决赛答辩以及在进入决赛答辩的作品中各选出一份。
最佳人气展示奖评分组成为:现场展示专业老师评分占50%,现场观众投票票数占10%,网络投票票数占40%,奖项在进入决赛答辩的作品中答辩现场选出。
以上奖项均颁发校级获奖证书,进入终审答辩的8支队伍均给予一定调研经费支持。
此外,获得一等奖的调研报告,其作者符合第八届“挑战杯”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资格的,可以优先推送参赛,不计入学院名额。
七、注意事项
(一)赛事日程安排
1.2017年3月5日:参赛队伍截止报名。各个学院需要在3月15日之前将报名队伍信息一览表提交到校团委处;
2.2017年4月6日-4月9日:各学院组织院内初赛
3.2017年4月10日-4月11日:各学院确定复赛推选名单,上交本学院汇总表、评审信息表和进入复赛队伍的作品及其申报书各一份纸质版到各个校区团委办公室,并且完成网上申报;
4.2017年4月上中旬;复赛评审;
5.2017年4月中下旬:决赛阶段(专家评审);
6.2017年5月上旬:得分前8名队伍修改作品,准备答辩;
7.2017年5月上旬:决赛答辩与颁奖
(二)参赛队伍报告要求:
报告字数控制在6000到8000字以内。所有作品必须为华南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或专科生的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科研立项、挑战杯的作品,已经发表过的作品以及被其他项目使用过的报告不得参加本次调研比赛;对于已参加过往届竞赛但未获奖的参赛作品未经任何修改也不得再次参赛。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如有抄袭行为,也将取消参赛资格。
(三)学院材料上交方式:
各学院团委确认初赛结果后,在规定时间内将进入校区复赛的优秀调查报告纸质版及其申报书、学院汇总表与评审信息表纸质版各一份交到各个校区团委办公室。同时,需要登录“青研杯”网络申报平台【http://ssp.scnu.edu.cn】(即“学生综合服务平台”)完成各项申报流程。
八、联系方式
石牌校区:欧健滨(15521104032)
大学城校区:卢淑薇(13422315175)
南海校区:黄雅丽(13192652540)
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
2017年2月23日